首页 资讯 正文

十堰市郧西县农机追“丰”正当时 打赢“三夏”促增收

体育正文 177 0

十堰市郧西县农机追“丰”正当时 打赢“三夏”促增收

十堰市郧西县农机追“丰”正当时 打赢“三夏”促增收

荆楚网(湖北日报(húběirìbào)网)讯(通讯员 邹景根 孟莹(mèngyíng))时雨及芒种,四野皆(jiē)插秧。6月9日,正值芒种时节,也是夏收夏种忙碌的(de)节气。在湖北省郧西县的田间地头,到处都是农机驰骋,农人添力,一幅农技见效的“粮”辰“丰”景,为郧西的“三夏”生产注入(zhùrù)“智慧”力量。 清晨七时,湖北省郧西县香口乡黄竹扒村的麦田已然苏醒(sūxǐng)。三台联合收割(shōugē)机正以“品”字形(zìxíng)编队推进,机声轰鸣中,麦粒如雨落(rúyǔluò)仓,粉碎的麦秸均匀铺洒田间,仅10分钟,一亩麦田便完成收割、脱粒、入仓全流程。 种粮户目睹机械代镰叹变迁。通讯员(tōngxùnyuán) 孟莹 摄 “一亩地能收800多斤,收割机刚(gāng)退场,玉米播种机就进场,‘双抢(shuāngqiǎng)’无缝衔接。”种粮大户(dàhù)郑海涛站(zhàn)在地头算起“丰收账”:今年他种植的500亩小麦中,超85%实现机械化收割,每亩不仅(bùjǐn)减少(jiǎnshǎo)约50斤粮食损耗,成本降低,更精准卡住玉米播种的农时节点。据了解,去年起该县山地小麦实现全程机械化,传统“半个月连轴转”的夏收场景,已被“小型机械+人工辅助”的新模式改写。 农机下田“抢”丰收(fēngshōu)。通讯员 孟莹 摄 助阵夏收(xiàshōu)的(de)“科技神器(shénqì)”不止于收割环节。村头,移动式粮食烘干机正吞吐着刚收获的麦粒。“新收小麦的水分在25%左右,而经过烘干环节后,基本控制在14%左右,不仅避免了霉变(méibiàn)风险,粮食安全还有了保障。”县农机中心副主任王相和介绍,该设备单次可处理7000斤小麦,效率较传统(chuántǒng)晾晒提升(tíshēng)90%以上,目前烘干服务已覆盖香口乡、店子镇、上津镇、关防乡等周边乡镇,为粮食安全再添一道(yīdào)“保险栓”。 趁晴抢收,连夜抢收,抢烘(hōng)抢晒。郧西县大力推广高效、智能、减损、增产的农机装备,利用“黑科技”提升“吨半粮”生产能力,已投入各类(gèlèi)农业机械(nóngyèjīxiè)3600余台、农机手80余名,农业技术人员100余名,随时奋战在(zài)夏收一线。还组织农机维修服务队2支,检修各类农业机械一千三百多台(duōtái)(套),全力保障“三夏”农业生产。 “三夏”既是夏粮归仓的丰收节点,更(gèng)是夏播夏管的无缝接力。田管落实得好(hǎo),全年增产丰收才更有保障。 “村里稻田用的都是山泉水,水温低,抢抓茬口(chákǒu)十分重要。错过了(le)时节,就会影响米的品质和产量。”郧西县关防乡沙沟村党支部书记卢丛信(lúcóngxìn)说,村里500亩油菜收割后,就种了冷水稻,短短几天,水田里已是绿油油(lǜyóuyóu)的一片。 让农民欣喜的不仅有油菜(yóucài)、小麦丰收的喜悦,还有订单经济带来的新希望。关防乡回龙村、一天门村、沙沟村冷水稻秧苗刚下田(xiàtián)就收到了300多万元(duōwànyuán)的订单,为农户们吃下了“定心丸”。 田管有力,稳住(wěnzhù)粮食生产。为此(wèicǐ),郧西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县气象局提前做好春夏抗旱田管技术预案(yùàn)、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工作方案,开展抗旱保苗及查苗补苗11万亩,防杂(fángzá)除草13.6万亩,病虫害防治面积6.2万亩;在河夹、观音、涧池等乡镇开展人工降雨作业6批次。实施夏粮强田管夺丰收(fēngshōu)行动、“两增两减”“虫口夺粮”促(cù)丰收行动,大力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。 据了解,今年郧西县粮油种植总面积达39.16万亩,其中(qízhōng)小麦17.03万亩、油菜9.65万亩,目前油菜夏收已顺利完成,小麦收割(shōugē)6月上旬可全面完成(quánmiànwánchéng)。
十堰市郧西县农机追“丰”正当时 打赢“三夏”促增收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